水無紫陽雨,宇治三室戸寺
六月,水無月,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時節。
日本列島進入了滴滴答答的梅雨季,一叢叢錦簇的紫陽花也隨著綿綿細雨,在各地的古寺中綻放。
過去醫療不發達的年代裡,氣候多變的梅雨季是病魔最易取命之時。在六月盛開的紫陽花因此被視作供養逝者的花卉,成為寺院花園裡的常客;許多古剎更因遍植紫陽,而有『あじさい寺』的美稱。
在全國幾多的『あじさい寺』中,名聲最響亮也最壯觀的名所之一,便是京都宇治的『三室戸寺』。
三室戸寺的創立可以回溯到公元7世紀。相傳第49代光仁天皇還是皇太子的時候,每天夜裡都會見到一顆金色光球在宮中盤旋。太子於是請託侍衛調查光球的來源,最後在宇治川上游的三室戸發現了一座金光閃閃的千手觀音像。大為感動的太子將此視為菩薩的啟示,便在當地創建了『三室戸寺』供奉千手觀音。
自平安一朝起,三室戸寺便與紫陽花結下不解之緣,在江戸時代的重建之後更是規模日盛。如今境內的庭園『与楽苑』內種滿上萬株的紫陽花,每當梅雨落下,一球球的花團便在杉林間迸發,紅的紅紫的紫,還有綠粉白青交雜其中;灰濛濛的宇治天空,就此下起了一場繽紛燦爛的水無紫陽雨。